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 校园动态

我校“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0-10-22     作者: 教研室     浏览数:5724    分享到:

为响应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在今年暑假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活动。

假期中,各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从校长、书记和各教研组长推荐的阅读书目中选择了一至二本进行阅读,并读有所悟,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完成了读书的心得体会。

九月下旬,各学科教研组分别在文理备课时间进行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们互相分享了对所读书籍的感受和体会,大家用心聆听并积极互动。现场讨论热烈,氛围活跃,充满了智慧的碰撞。 

fac3e224b03da16a6c51cf271c4d745.jpg

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71f97787f494d58793faa0200240db7.jpg

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4c345cd42af8706fe4263ab153b7771.jpg

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随后,各组分别根据组内交流分享情况确定了本组参加学校交流分享的代表,每位教师分别提交了读书心得。教研室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评审,决定授予王子璇等16位教师为学校首届“阅读之星”。

上一周,教研室安排获奖教师代表在学校青年教师交流会上,就自身的专业成长和读书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谈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并与青年教师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此外,教研室还将一等奖教师的读书分享录制成视频,以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

462f98ff6906f2b4fb324de808b953e.jpg

获奖教师代表与青年教师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通过此次读书活动,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解力和反思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对于改善教师专业结构、生成专业智慧、构建专业精神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才。阅读,让教育带着智慧落地,相信我们定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附:

“阅读之星”名单:

王子璇     徐   璐     张剑楠     王晓梅     董   勇     刘   宽     程小凤     张   超    

何丽燕     党立敏     胡   蓉     李   路     朱   琳      高   雅     荆梦瑶    卢   龙    

部分优秀教师读后感选登:

毕飞宇《小说课》读后感

语文组 王子璇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王子璇,今天我分享的图书是毕飞宇的《小说课》。这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作者围绕古今中外的几部经典小说谈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看完后,我在赞叹之余,深感惶恐,以前读小说真的是囫囵吞枣,只重情节,而忽略了语言上、结构上乃至美学上很多妙不可言的东西。而作为中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深深感受到,如果只有随心的感性或空洞的理论,是不能打动和说服学生的。

作为有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优秀作家,毕飞宇具有创作者所独有的敏锐知觉,鞭辟入里地完成了他极具个性气质的文本解读。我将这种特征概括为文学解读的“冷”与“暖”。所谓“冷”指的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冷静客观地剖析文本;而“暖”指的是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

一、清冷的读

毕飞宇在阅读小说时,捡拾文本中微小不起眼的意象,以小观大,分析语言、人物、结构、情感传递、思想表达等诸多要素。他的评述中无一不显露出良好的理论素养,这种专业性使文学品读超越了表层的感官刺激,转化为历久弥新的回味。

比如说在《读蒲松龄<促织>》这一篇中,毕飞宇就提出“此物故非西产”写得非常好。因为此地不产促织,才构成了悲剧美学的基础。在这一段赏析的背后,其实照应的是叔本华的悲剧观:最深的悲剧是由人物所处的位置、关系导致,这种悲剧是无法预见、无法改变的。经过文学理论的升华,我们可以将直观的感知上升到形而上的理论层面,通过这只小小的“促织”仿佛可以洞穿很多悲剧美的内核:风雪山神庙,林冲被逼上梁山;雷雨交加的夜晚,周公馆内家破人亡;宝玉成婚之夜,绛珠魂归天……拨开情绪的迷雾,我们更能看清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也更惊叹于作者独特的构思与塑造力。

除了主题之外,毕飞宇还着重赏析了《促织》中的一处白描:“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蒲松龄充分调动了生活经验,将人与物、景与情高度融合在一起,凄凉悲痛的悲剧氛围一下就被营造出来。正如毕飞宇说:“好的小说语言有时候和语言的修辞无关,它就是大白话。有它,你不一定觉得它有多美妙,没有它,天立即就塌下来了。”这种美妙是值得深究的,只有经过了冷静克制的剖析,才能体味到平淡的语言背后作者隐藏的对于生命的认知和精神上的思考。

二、温暖的教

阅读绝不是枯燥的纯理论,作为文学的传递者,也绝不能将文学阅读塑造成冷冰冰的理论课。毕飞宇的小说课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文学批评是有温度的,带着感情与体温,极大的拉近了评论者,评论对象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我在童年时就读过莫泊桑的《项链》,那时还读不出什么深刻的含义,只是模糊的觉得马蒂尔德是个好人。她弄丢东西就勇敢的承担了责任,即使知道钻石项链的价格如此昂贵,也没有想过蒙骗或是逃避。长大了后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虚荣、财富、地位、阶级……我逐渐怀疑自己最初的判断。直到我看到毕飞宇坚定地说:“在践约这一点上,路瓦赛先生和他的太太马蒂尔德为我们树立极好的榜样,即便是莫泊桑,他可以挖苦,讽刺路瓦赛夫妇,可丝毫也没有怀疑他们践约的决心与行为。”这时,我童年时的感受再次被唤醒了。莫泊桑在塑造马蒂尔德时或许是出于时代特征与现实事实的考虑,而毕飞宇对马蒂尔德的评价展示出的是一个文学工作者对人性的关怀。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这是文学的悲悯,也是人性的悲悯。优秀的作家对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些宽恕的爱意的。比如汪曾祺对笔下有缺憾的人物,往往表现出的不是憎恶,而是对人性弱点的原谅。正是因为汪曾祺理解人性、允许人性、尊重人性,才形成了他独有的“冲淡、平和”的文风。

三、做有温度的语文教师  

毕飞宇做出了有温度的文学批评,而我们要做有温度的语文教师。这种温度不仅是我们以前所说仁爱之心,更应当是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执着与投入,一种将专业冷静的读与体贴温暖的教结合起来的教育情怀。

明朝诗人韩邦靖用“轻寒乍暖试清和”来形容春天的气候。我想,只有兼顾“清冷的读”与“温暖的教”才能成就使人如沐春风的语文课。

合上书本,不禁感慨,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愿书籍能成为你我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思想导师。

孔子《论语》读后感

物理组 张剑楠

《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颜渊说孔子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去钻研、越去学习就越发现他学问的高明与坚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语》就像一座智慧的宝库,等着每个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探索。这里我仅分享这个暑假我读《论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从教六年,在教师的岗位上,我渐渐有了些自己的体会,也积累了一些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个暑假重读《论语》,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孔子是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会在做老师这件事情上教会我哪些东西?

孔子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在弟子伯牛生病时伤心地长叹“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个中哀痛令人动容。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子路和冉有同时请教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回答子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却用完全相反的答案回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二人性格不同,子路鲁莽冲动,因而让他请教父兄后再去做,冉有犹豫退让,因此鼓励他想到就去做。孔子教学生讲究方法,循序渐进。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教学有次第。孔子从来不是生搬硬灌的老师,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定要学生自己先对问题产生困惑,试图解决需要帮助时才施以援手,不会越俎代庖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读到这些章节,都让我感叹孔子是真正的教育家。

不过这个暑假,孔子给我最大的启发,还在传授知识之外。

《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的是典籍,大略相当于今天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然而这只占了孔子教育活动的四分之一。孔子在传授知识之外,还要教给学生怎么样做事,如何在与人交往时尽心尽力,如何做一个真实诚信的人,也就是“行、忠、信”。仔细去想,这四样东西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知识,会做事,有忠信的品德。这让我想到,只教授学生知识的老师,绝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每一个老师,无论任教科目是什么,都应该在传授知识之外,教给学生“行、忠、信”,这才是完整的教育。知识是口授的,“行、忠、信”自然在学生提到相关问题时,也可以用口授的方式讲出来。但大部分的做人做事与品德的培养,都不靠说教来实现。学生关心的,不是老师怎么说,他们会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看老师是如何做的。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自身品德优秀的人,才能给学生一个示范,成为学生的老师和榜样。

孔子在行动上做到了什么?孔子有什么样的品德,能让三千弟子心悦诚服?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有很多,这个暑假我从《论语》里发现了两点对自己有启发的做法。

一是要做好学的老师。孔子希望弟子能做好学的人,他自己首先做到了这一点。初读《论语》时我以为颜渊是孔子多次夸奖最好学的学生,再读时发现孔子才是以身作则,最好学的老师。《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一向谦虚,但在好学这件事上,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是好学成就了孔丘。孔子有多好学?在《论语·泰伯》中他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就好像在追逐什么,生怕自己赶不上,赶上了学会了还生怕自己丢掉了。孔子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学够了,终其一生他都在以一种求知若渴的态度学习。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自我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的学习废寝忘食,但是一点儿也不苦,学习给了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这种快乐成为他学习的内驱力。读到这里,我想到要成为一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的老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好学的人,一个能在学习中发现源源不断乐趣的老师。我相信一个由内而外被学习之乐滋养的老师,一定能感染学生。

二是要做有修养的老师。《论语·学而》中孔子的学生子禽问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子贡回答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的修养正是让人可信、可亲之处。《论语·述而》中孔子的学生形容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未接触时形貌严肃,不可侵犯,接触时又如春风化雨,温厚和气;仪表堂堂自有威仪,却又一点不凶猛吓人;常常谦逊恭敬,又不会因为过分恭敬显得不安。有这样的修养,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愿意跟从孔子学习。那怎么才能有这样的修养呢?《论语·乡党》中记述了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仪容举止,读这一章我仿佛看见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在他身边学习,看他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如何吃饭、如何坐车、如何穿衣……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不是空口无凭没有着落的,体现在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这一章给我留下最印象深刻的是非常简短的一条“席不正,不坐”。孔子求端正,坐席摆得不正,就不会将就坐上去。事情很简单,却是孔子对自己做人原则的贯彻与坚持。既然认定了一件事应该端正去做,就要自己先做到。这让我想到平时教学工作中、自己为人处事上,也应该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因为麻烦就轻易妥协。简单来说,作为一个教师,我要能坚持每次见学生都仪表整齐,能坚持面对学生不说一句不得体的话,能坚持自己的板书始终干净,能坚持自己批改作业始终认真,能坚持自己的书案始终整洁,这些细节正反映着我的修养,也正无声地教着学生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当然上面两点只是我浅薄的感悟,《论语》中的道理还有很多,我将以孔子为榜样,向他不断学习,学习做一个更好的人,做一名更好的教师。

这就是阅读,这就是经典带给我们教师成长的意义。

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读后感

体育组 徐璐

大家好,我是体育组徐璐,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这本书。

素质和基本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包括哪些方面、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暑假期间,在教研组长左俊成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阅读了曲宗湖老师编写的《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通过读书,我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和如何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实中很多人对体育教育有误解,认为就是带着学生自由活动,教学不用刻意设计,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并不高。其实体育教师与其他类教师一样,除了必须掌握精湛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现结合读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几个问题展开读书反思。

一、要建构渊博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树立现代体育教学意识,由“体能型”教学向“智能型”过渡。我工作16年以来,在运动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经验,但是在体育保健和运动创伤方面还存在知识不足,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能力显得尤为薄弱。后期我会将重点放在多媒体资源与体育教学的结合上,增加课堂资源的丰富性,如将分解技术动作视频、体育常识、运动保健等资源引入课堂,同时将体育与德育相结合,并通过微课制作等方式,完善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积累一定经验后,尝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融合》的课题研究。

二、要充分深入把握学情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脱离了学生的教学活动是缺乏生命力的。结合曲宗湖老师在第五章第四节中提到的理论,我将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今年教学主要面对初三毕业年级,除正常的体育活动外,学生要面临中考体育达标测试。学期初我调研了学生考试项目的基本情况,因为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和训练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深入分析,能助力学生中考体育“100分”。

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在体育课上“身顺心违”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学生上课会带上其他学科作业或者自由活动时就找地方躲起来,有些同学体育教材“还没学完就丢光”,这些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师生关系不协调是其中一种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光凭满腔热情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不够的,而且在教学中采取“命令式”的威逼手段亦是不可取的。教师是师长,同时也是朋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十分有利的。初中学生典型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好奇”,在教学中我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特点,器材上求新求异,形式上多变多样,让学生有新奇感;借鉴语文、英语学科等实施情境教学的经验,让师生在教学中思辨、体验。

四、要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曲宗湖老师在第六章中提到“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体育教师的科研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自身教研水平问题上,我将力争做到“三个一”,首先确定一本对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有益的杂志如《中国学校体育》,让自己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并寻找课题研究的适切角度。其次争取加入省市级“名师+”教学研修团队,通过间接学习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让自己的“经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最后认真反思每一节体育课,反思往往就是创新的起点,逐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促进科研能力的发展,实现自我突破。

16年,我完成了由新手教师到专业型、经验型教师的转变。今后将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路上思考着教学、奔跑着成长。

读书是在不断接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潜心且广泛的阅读和长时间的积累,书本上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就会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读书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阅读好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智慧。好的书籍犹如良师,将带领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任丽琼/ 审稿:董翼 / 摄影:各教研组、任丽琼

关闭
上一篇:岑坚老师为西安市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培训班授课
下一篇:我校2019年市级规划课题、小课题集体开题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