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学习
为增强食堂全体从业人员对防控出血热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大家对传染性疾病的警惕,2021年12月9日上午,我校总务处组织食堂全体从业人员在食育教室学习了预防“出血热”的专题知识。
二、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目前已进入我省关中地区出血热发病的流行季节(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发病数将会上升,应继续做好防控。
三、临床表现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就诊早晚和治疗措施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差悬殊,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四、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携带病毒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和分泌物通过污染尘埃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感染。
●接触传播
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带毒老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水和食物。
●螨媒传播
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传播胎儿。
五、注意事项
1、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2、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3、做好消毒工作
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室内、外垃圾要及时清理,以减少鼠类滋生地。
4、注意个人防护
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