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上午8:30,伴随着微凉的秋风,陕西师大附中历史与考古社团——博通社的三十多名学子在历史组陆孔存、程小凤、董青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集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前,开启了“走进陕博——领略周秦汉唐之美”的研学参观之旅。大家情绪高昂,在通过前一天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专业刘东学长的讲座了解此行的目的后,带着严肃的学习之心向前迈进。
在博物馆内,同学们分别随着卞润梓、张瑞珩、田亚斌三位讲解老师有序地参观了自夏商周以来到1840年前的中华瑰宝。大家沿着时间轴,不同小组从不同展馆出发,但都站在了同一历史维度下,从早期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遗址等,到秦汉、隋唐、明后以及中间的几段乱世遗风,我们在历史的浪潮里摸索长安的同时,也摸索到了作为长安人的精神慰藉。
不同的历史时代在同学们心中也留下了不同的印象,然各个时代之间也具有关联性。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头骨,陶器尖底瓶,部落形态等多个遗迹(如人面鱼纹盆)在体现着早期人类的社会元素发展的同时,也让大家体会到文明伊始的智慧和不易。后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等铭器的文化展示,在体现着文化礼制的百态的同时,也是文明的飞越进步。
秦的崛起使陕西又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峰。石鼓、瓦当、玉器的精致倒是与这个时代的新气象不谋而合。而让大家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器物-青铜龙。这件自秦代走来的巨型青铜艺术品,见证着秦帝国的强盛,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汉代艺术品的或粗犷,或温和的乐逸风格也与其温补式的发展有关。在俑,瓦当等物品的对比中,这些也在我们面前展露无遗。
魏晋时对生死的思考和祆(xiān)教的盛行使信仰体系重新构建。而同学们也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随后的隋唐文化理解更彻。宗教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思想的律动。唐文化的饱和和华丽尤其吸人眼球。这一切既是文化充分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人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气韵所致。使同学们目不暇接的一件件文物,也都是三秦文明的耀眼所在。
而之后就有些"不幸”了,当然,盛极必衰的历史也是使然。三秦文化究竟是要放慢一点了,但唐末之后的衰落带来的一定是消极的吗?这点同学们想必也都在深思。宋明时期器物技术的发展却在我们面前尽展全貌,无疑这是一种积极力量。而明代对长安的重新划归倒也是一场历史戏剧的必然。同学们至此,也在心中都各自有了自我的收获。
游学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中午12:30这趟文化之旅圆满落幕。此次外出参观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研究的热情,为良好的社团学术风气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更提高了社团的凝聚力,形成了师大附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纵观整个过程,历史的捕捉也非一朝一夕,相信博通学子会珍存心中对历史的笃信和坚守,带着一份作为秦人的文化自信,砥砺着寻求历史的意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