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校深教研 亲近名师听教诲——我校正式启动“名校+”集体教研

        在前期与陕师大附中大量酝酿与沟通后,我校初中部部分教师终于走出二校,分别于5月25日、5月26日两天进入百年名校陕西师大附中,开始了本学期线下集体教研与听课观摩活动。本次教研和教学观摩活动分初中文科、理科两批次进行,参加的主要人员有数学组巨明杰老师、孟嘉伟老师,语文组王婉蓉老师、张洋老师,英语组谌嘉琳老师,生物组毛新焕老师,政治组魏琼老师,历史组李萍老师和地理组申雨晨老师。

图片2.jpg

       附中教务处统一协调部署,在原有备课环节基础上,专门针对各学科进行学科常态课、研讨课、精品课等展示。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课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而集体备课的意义就在于让教师发挥集体的力量,彼此之间达到思维的交流碰撞,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共赢。

       理科组

      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集体备课,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图片4.jpg

图片5.jpg

       通过集体备课,我校教师的专业得以促进。我校在师大附中“名校+”的引领下坚持长期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方面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转化,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全程优化。教师的素质历练,业务钻研、合作研讨、教法改进、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文科组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图片9.jpg

       集体备课活动,增强了我校老师教研氛围。学校的教研工作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研究,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认识上的结晶,这种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把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的实践经验。

       教学观摩

       集体教研结束以后,在附中教务处的安排下,我校数学组老师进入课堂实地观摩,听取了由初一年级的王李萍老师带来的一节精彩的数学课。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乘“名校+”快船,扬帆起航

巨明杰

       2020年5月25日,我有幸走近陕师大附中数学组的集体备课现场,聆听教诲,走进王李萍名师的授课现场,学习王老师的精彩授课,感受师大附中学子的学习激情。

       下午2:50,集体备课正式开始。首先由主讲老师统一本周的教学进度,然后对本周将要学习的《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之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以及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逐节进行分析,这包括教学重难点的阐述,学生学情的分析,作业布置等方面。老师们教研氛围热烈,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接着,由师大附中王李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示范课,《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情景导入,以埃及古墓图片,水准仪引入,借助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温故知新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自主探索环节让学生拿出手中的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折叠,直观体验等腰三角形具有的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的应用,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最后揭示“水准仪”的工作原理,回到课前,解决学生疑惑。最后联想类比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在课堂练习题的设置上,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后的小结与思考,课后作业的布置实施分层作业,真正体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整节课王老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类比联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以及符号语言的反复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近几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后,我们就最关心的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以及研讨中考题的命题方向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短短数小时,收获满满,如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我们继续加油!

图片12.jpg

       教研有感

        我们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去师大附中参加语文学科的集体教研,听名师的常态课。在集体教研中,听主备老师梳理重要的课本知识,其他老师补充,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沉浸在热烈的教研氛围中。教研结束后,我们有幸听了梁老师的课,讲的是《陋室铭》。课堂上,老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我们应该多加实践的教学方式。梁老师很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善于建构情景,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陋室的生活,她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他们的生活感悟,问题易于理解,而处理的问题又是课文中的重点描写内容,这就是提问的艺术。课后,我们和梁老师交流了怎样上写作课更有效,作业的布置及批阅等问题,梁老师都一一细致解答,提供了她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方法,叨扰良久,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与梁老师告别。这短短的一下午,收获颇丰,有了这样好的教研、听课平台,我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信心、有方向。

——语文老师  张洋

       与师大附中老师的零距离接触,让我获益良多。从备课方面来说,我们要紧靠中考,时刻了解中考动向,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中考知识点。从上课来说,听完朱琳老师的课后,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要目标明确,所有的环节最终都要为此目标铺垫,最终达到想要的结果。

——英语老师  谌嘉琳

       这次教研解决了我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进行衔接的困惑。同组的拜老师告诉我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正处于生性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对知识的追求更多的倾向于听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进行知识的讲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把历史知识点进行“故事化”,将趣味性和故事性进行结合,再充分的调动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历史课堂。他给我举了课堂上的几个实例加以说明,瞬间让我豁然开朗。同时,拜老师幽默风趣的谈吐也让我印象深刻,原来,一个真正成功的历史老师首先是具有独到人格魅力的老师!

—— 历史老师  李萍

       这一次去陕师大附中参加集体教研受益匪浅。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与中考进行连接。要求我们老师要认真学习2020年中考政治新变化,同时也对我们授课方式以及考试方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尽早熟悉中考题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按照中考考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在这次的集体教研中,我见识到了名师的风采,同时也给我在日后的教学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政治老师  魏琼

       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集体教研,我学到了:

认真的态度。不管对待教学还是对待学生都要有真诚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它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基础。在备课时整齐的书面书写是态度认真的表示,讲课时工整有设计的板书亦是态度认真的表示。

      课本是基础。我们的教学基于课本,基于教学大纲,因此在备课时一切以教材为基础,分析课本给予内容,罗列细节框架,依据课本丰富课堂内容,梳理教学流程,扎实自己的备课环节,才能逻辑清晰、内容清楚地上好每一堂课。

 ——申雨晨

       沣西新城第二学校是百年名校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联合举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致力于打造既有百年师大附中传统,又兼具沣西特色的优质学校。希望通过这次与师大附中的对接合作,能够使我们的教师有更多成长的机会,也使学校在教育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作者:李萍/审稿:权小红、张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