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西安好课堂自己的故事!陕师大附中这样讲

1.jpg

讲述人:高丽文

陕西师大附中副校长


以好课堂建设为抓手 打通课改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陕西师大附中“西安好课堂”建设的探索和尝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教科院为了推动“名校+”工程内涵发展,开始推动西安好课堂建设,抓住了学校质量提升和品质发展的内涵和关键。

二十多年来进行的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改革的愿望如春江潮水,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前期大量的探索就要汇聚成了高水平的爆发,课堂教学改革也进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时刻。陕西师大附中作为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作为师范大学的附中,我们自觉肩负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秉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专心践行绿色教育,以思维型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模式,让我们的学生会思维,会思考;以建立个性化学习的支持体系,变革学习模式,唤醒学生内在追求,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以校本课程和精品社团系统构建,变革课程设置,支持学生体验学习,特长发展。未来已来,我们要用好课堂内化学生优秀的品格修养,用好课堂外显学生优异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现在,我把陕西师大附中在好课堂建设路径上的探索与尝试讲给你听:

一、思维型课堂教学建设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这些都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和新理念。让理念落地需要的是桥梁和抓手,陕西师大附中依托陕西师范大学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成立了“思维型教学研修共同体”,积极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实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附中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总是让学生欲罢不能,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数学教师马杰

2020年12月,我作为陕西省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第十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培训活动,并最终荣获全国最优秀选手称号。我所展示的《函数应用:停车距离问题》一课以“停车距离问题”这一情境为载体,采用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函数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根据现实背景和给定数据,分析构建急刹车的停车距离数学模型,再通过运算求解函数模型,利用函数模型的解说明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亲历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计算求解、模型检验、解决问题等环节,展示了数学建模的完整过程,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

2.jpg

点评专家认为:

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成功的数学建模示范课,为数学建模进入课堂教学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而且巧妙地结合交通法例的教学,渗透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好地实现了本节课数学育人的根本目标。

语文教师杨维

在全国部分大学附中第二十九届年会优质课展示上,我执教的《边城》一课,抓住“误会”看人性之美,扣住人物语言品人情之美,着眼“明白”与“不明白”体察幸运背后隐伏的幸福与感伤。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不可忽略的关键信息发现作品独特的内涵。以情境任务的设置为依托,贴近生活,设计了“表演朗读”“补写旁白”“替主人公翠翠发个朋友圈”等教学活动。学生积极投入,揣摩人物心理,体验感受边城中的人性与人情之美好。当然好作品不只是让读者感受到美好,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在主旨探究中,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边城》在当时都被认为描写的是过去的世界,没有思想,今天我们再读《边城》,还有没有意义,如果有,它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沉浸在思考中,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整节课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收获成长,我也在教学探索中不断提高。

3.jpg

二、学生学习模式变革

我校大力推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从“知识技能获得”到“核心素养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主”到“学生的学为主”这一转变。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或项目小组,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共同参与,合作探究,在整个过程中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体验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和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既具独立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高二9班左鑫安:

去年底,马老师组织了一次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停车距离问题的活动。首先我们在小组内进行了分工,各尽其职,通过参考老师提供的《茶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模型》数据分析与建模方法,制定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计划。模型的分析与假设,类比物理学中的刹车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拟合函数图像都在建模过程中有所呈现。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第一次所拟合出的函数k值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经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查阅资料,用物理方法对人反应时间的测量,我们改变了常数k的含义,使得函数模型更具有实际意义。最终经过检验,函数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建模成功。我们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也理解了法律文献中一些数据的价值,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学会了数学建模的一般思路与步骤,感受到了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价值,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这次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一定会对我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4.jpg

高一6班贺敬一:

我们班以“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优秀学习者”为目标,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开启了“每日一题”活动。每天晚自习正式开始之前,我们会轮流邀请各小组成员挑选有价值的题目或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上台进行讲解。主讲同学认真准备,深入钻研问题,有时候处理问题的方法甚至比老师的更适合全班同学理解。全班迄今讲解数理化题目60余道,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同时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真正的参与让我们有非常美好的学习体验,久而久之班级也营造出学风浓厚、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

三、校本课程系统化、多样化建设

校本课程和社团作为我校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的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目标,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色和核心。多年来,我校始终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指引,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课程化为突破口,不断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深入探索初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先后开设了涵盖学科拓展、人文经典、体艺特长、科学探究、实践创新等多类别的校本选修课程及社团40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味及审美素养,深度挖掘了学生的学科内在潜力,发挥了课程育人的力量。

文学名著与影视剧欣赏·初一4班史泽宇:

在“文学名著与影视剧欣赏”校本选修课的课堂上,我收获的不只是对名著和文学的了解,更有心中的喜悦与幸福。

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名著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带领大家讨论书中和电影中的各种形象,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时还会请同学朗诵或表演经典片段。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见证了《红楼梦》十二金钗不同的命运,《简·爱》中敢于抗争的女主人公,《小王子》里的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在学习名著的同时,又欣赏了影视经典,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5.jpg

编程与智能设计·高二6班成津行:

在学习机器人知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机器人执行的和设定的程序完全不一样,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电量总会越来越低,程序一次和一次运行结果不太一样,比如在调用一些开源接口的时候总是会因为系统软件版本的原因报错。我们的老师总会让我们自己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遇见错误总是无从下手,感觉很迷茫。但是,通过老师这样的引导,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在毫无头绪,而是去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再去验证原因。每次通过自己的尝试去解决问题的快乐,是别人直接告诉答案所不能比的。



智能创意3D制造·指导教师郭宏宇:

课堂上我们积极扩展课程的专业知识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与生物科学领域、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开源硬件领域、地理学科与北斗导航领域、无人机与智慧交通等交叉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同学们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结合,自发地开展创新研究,自身特长及内在的天赋得到激活。两年间他们先后获得了陕西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萌芽杯赛道入围奖与陕西省创新奖等一系列荣誉。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合作探索关系,而每个作品则都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和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