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寒假“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活动圆满结束

  书海寻芳,遇见最美的自己

——2021年寒假“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活动圆满结束

  读书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力量源泉,也是生命的另一种成长。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使教师的内心得到滋养,永葆教育的热情和活力。

  今年寒假,我校继续组织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活动。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全校教师精心选择推荐了涵盖教育经典著作、新课标权威解读,学科专业知识、名师成长故事等内容的多本好书。假期里,老师们结合自身实际,从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中选择了一至二本进行阅读。开学后的第三周,各学科教研组分别在文理备课时间进行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大家就所读书籍,充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c7ce04a83a1eb079dc8821e88b4a5d5.jpg

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2.jpg

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d60829162d3c1d6141dcac7638981ea.jpg

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随后,各组分别确定了本组参加学校交流分享的代表,并提交了读书心得。教研室聘请专家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评审,决定授予郝方原等16位教师学校“阅读之星”称号。同时,教研室还将一等奖教师的读书分享录制成视频,以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老师需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此次读书活动,是我校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推动学习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教师专业结构、生成专业智慧、构建专业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让教育带着智慧落地,在百年附中这片沃土上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附:

  “阅读之星”名单:

  郝方原     吴桐菲     李    路     王宝花     鲁林昊     党       磊     卞润梓     王   玲 

  陈    艳    董    强     赵行敏      许   鹏     刘宝瑞     李娜 (小)   秦晓敏     刘   强 

  部分优秀教师读后感选登:

阅读,是教师的自我修行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物理组  郝方原

寒假里,一口气读完了许勤老师给物理组推荐的《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我被其中15位名师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理念的故事深深折服。虽然他们的年龄、阅历、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践行着同一件事情——读书;并阐释了同一个道理:阅读,是教师的自我修行。钟志农老师感慨:他从50岁才开始做个真正的读书人。而我很庆幸在而立之年开始走上了这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阅读道路。

在此,我想用这些年的读书历程去理解书中名师对待读书、教书、做人的观点。回想起自己的读书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大

名师史建筑说:一个人很容易进入自我享受的束缚之中,特别是在取得一些成绩之后,习惯于按照原来的方式阅读、生活,这样就会永远待在舒适区,久而久之思想就会固化。曾经的我,自以为读了一些书就总觉得与众不同,很容易就进入了思维固化的舒适区,反而越来越觉得迷茫与无助。杨绛曾说: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庆幸的是自己通过不断读书促使自我成长,并在坚持阅读中顺利地度过自大的迷茫期,进入了拥有持续阅读动力的实惠期。

第二阶段:实惠

书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而我的那把斧子应该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自从2017年读完这本书后我坚持跑步到至今,从3公里、5公里、7公里到半马,一直到全马,跑坏了三双跑鞋,总共跑了1500多公里。名师闫学说自己是一个不停奔跑的孩子,那我应该就是那个不停奔跑的少年吧!有人曾说,老师应该是一道光,一种向上而温暖的光。我的跑步故事也一直影响着我周边的人,包括我的学生。记得学生曾给我留言说,遇见您,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不懈,什么是潜力无限。也让我真正知道了您一直教导我们的一句话:一以贯之。

记得刚来陕西师大附中,许勤老师就曾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许景敏老师也一直叮嘱我,上课要娓娓道来。其实当时我是一知半解的。读到名师周兰民的观点——课堂背后是一种阅读的沉淀,立即引发了我的共鸣,也对两位许老师的教诲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名师王雪娟为了上好李商隐《锦瑟》这节公开课,看了近60本关于李商隐的书。想想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经历。近代物理这一章节以往我就是照着ppt念一念,让学生记住其中的物理学史就足够了。然而去年我想真正上好这一章节,为此提前两个月看了三本相关的书并查阅了大量文献,列出知识脉络,精心备课,最后用两节课讲完。这两节课完全脱离书本的束缚,从近代物理的开始到量子力学的产生,再到当代物理的发展与前沿。讲完后,学生持久的掌声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有人曾说,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未来的高度。我也甘做人梯,让学生借助我的肩膀爬得更高、走得更远。

现在越来越相信阅读对一个人全方位的塑造,那种对性情与心灵的深度滋养,慢慢地就会体现在气质中,也体现在讲课时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中。现在我在课堂上会为学生推荐一些对他们未来发展有宜的书,在他们心中播下求知的种子。记得学生在教师节给我写的贺卡上这样写道:因为一个老师而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将在接下来的路途更坚定地前行。从看似为了高考而进行的机械练习,体现出思维的力量,逻辑的可贵,并悟出学科素养,这是您带给我的,也是带给我们的。

学生喜欢我的课,尊敬我这个人,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记得有次授课讲到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衍射,突然想到每一位教师其实就是一个子波。把自己的理念、原则、正能量毫无保留传播给新的子波——我的学生。这正是教师真正的价值——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名师夏昆所说:保持读书的生活方式,扎进去、厚积薄发,经过沉淀,就会变得与最初自己的不同,担得起“人师”的称号。而名师吴非感慨地说,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可怜。我认为这是指读书越多反而使人更谦卑。

这样,我就循序渐进地进入读书的第三阶段——静心。

第三阶段:静心

名师吴非曾说:中国不缺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社会上也流传一句话:最可怕的是教书人不读书。我认为,爱读书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也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智力支撑。学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除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还有一个决定因素就是教师经由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而形成的深厚学养。

想想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书,很多一部分被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正如我们不记得吃过多少食物,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血肉。名师冷玉斌所言:阅读是一个人孤独的旅行,需要耐力,需要坚韧,需要阳光心,属于一个人的生命修炼。对于我来说只需要静下心来,做一个有傲骨无傲气的读书人,做一个有思想有原则的好老师。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深厚学养,浸润学生的生命,陪伴他们成长。

变堵为疏激活内驱力,勤思勤学怀揣育人心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语文组  吴桐菲

虽然班主任工作细碎繁琐,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处理班级事务,走进青春期学生的心灵,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与学生一起快乐地成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2021年的寒假我读了高校长推荐的书目《班主任工作漫谈》。我将从三个典型案例与自己的思考实践来谈谈读书的收获,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班主任工作漫谈》是一本管理班级的锦囊集,总共八个章节,涉及到了班主任的自我定位、班主任的职业理想、班主任的特色管理、班主任的自我修养这四个方面。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言辞恳切。首次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所带的班级晚自习出现了问题,我只是针对问题而找方法,属于病急找名医。重读《班主任工作漫谈》后,我最深的感触是需要“变堵为疏激活内驱力,勤思勤学怀揣育人心。”

赏识就像一颗种子,一直埋在我们心底。它总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触动你的心灵。魏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多互助,少互斗”,他说“班主任常常觉得那些班干部、好学生能帮自己做工作,而那些淘气的学生就不是助手甚至是工作的阻碍。这样思考问题,就真的容易把助手逼到对手的位置上”“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触动着我。而触动之余,我也会思考我遇到问题学生该怎么办呢?我想我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班主任,既然不能将学生逼到对手的位置,那就要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要洞悉学生内心,激活学生内驱力。班级里的小王曾经是一个经常迟到、上课睡觉、不按时交作业,甚至还离家出走的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且心理脆弱。我曾经一发现他违纪,便怒批,让其写检查,请家长,但是事后依然旧病复发,令我无可奈何。而魏老师告诉我“你要穿透学生那使人生气的表情,看到他那广阔的内心”。于是,我便在新学期伊始时,让其担任副班长的职务,主管卫生和纪律。自从担任了副班长之后,小王不迟到了,上课积极了,主动给班级购买卫生工具了,我还两次在课间时遇到小王在楼道里背书。令我更惊诧的是之前那龙飞凤舞的字,突然变得清秀了。此时,我才领悟到魏老师所说的“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一句的价值所在。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得到尊重,在看到其短处的时候,也应该多看他的长处。当我们把“堵”变成了“疏”,疏通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成为一名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除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力外,魏书生也强调“惩戒教育”。他曾说:“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因此,他的“惩戒教育”实际上是“爱的艺术”。

魏老师班上的学生因吃瓜子而导致班级卫生变差,魏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明主表决通过了扔地上一粒瓜子壳就写1000字的班规。随后,班级里发现了瓜子壳,就立刻惩罚。十几年来,魏老师任教的各个班学生都是吃零食最少的,卫生也是学校最干净的。我由此感悟到了三点:班级管理明主化,发现问题共解决;分析问题细致化,考虑全面无漏洞;班规制定严格化,落实高效不拖沓。

有一次班级晚自习出现此起彼伏讨论的现象,那一夜我彻夜难眠。半夜一点过,我突然爬起来翻看《班主任工作漫谈》,因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第二天,我就去班里面做了三件事:民主推选了晚自习纪律委员;全班通过了晚自习出问题写1000字说明的班规,班主任也不例外;布置班级“铭记墙”。果然,自此以后,晚自习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安静状态。

魏书生的惩戒不论多么严肃,但其出发点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对学生诚挚地爱。在管理明主细致化,严格要求快落实的背后,一定蕴藏着一位班主任对自己学生无私的、深沉的爱意。

晚自习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班主任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一文中,魏老师为了让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每天都会让学生写一句激励人心的格言在黑板的右侧。由这个做法我衍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我不能每晚陪伴在学生身边,但我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就在他们身边,那谁又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想法呢?那就是家长。其实我们的学生家长大都是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在管理方面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就在于他们不知道怎么管,毕竟隔行如隔山。因此,我每晚都会在晚自习前给家长发信息,告诉家长晚自习该做的事,除了点名、管理纪律之外,我还会让家长每晚给学生说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比如肯定前一晚晚自习的表现,期待今晚更好的表现。教育是讲究艺术的,欣赏和批评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采取多种形式的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会有明显的提高。

深情关怀,精心育人。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犹如炎热夏日的一缕清风,吹入我烦躁的内心;犹如宽阔江面上的一艘轮船,载我驶向彼岸;犹如漆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通过不断地读书与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促进自己的成长。

《生命是什么》读书心得

生物组  李路

生命是什么?这本应是生物学家研究的话题。而在19世纪40年代,却有一个生命科学的”门外汉“在一次讲座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当时生命科学前沿的研究,并以物理学原理来解释生命的意义,最终将讲稿内容编辑成书,书中的观点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指明了生命科学新的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这位”门外汉“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书名便叫《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众多相关生命科学研究的观点,目前看来已不觉得新鲜。但是薛定谔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他渊博的学识都深深让我折服,科学研究是薛定谔的事业,教育教学是我的事业,读完这本书,薛定谔对自己事业的态度,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广泛读书,增长学识

一个“门外汉”,能在讲座中几乎不用任何生物学专业术语就给倾听者清晰的介绍了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中途也没有大面积的人员退场离席,可见薛定谔该是读了不少生物学著作,且都理解透彻。信息时代的今天,跨学科的综合型教师才是时代所需要的。习总书记说,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

这让我想到了在给7年级学生讲到“细胞中的物质”时,涉及到分子、原子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关知识,学生没有相应的化学知识基础,如若只单纯介绍本节生物学知识,学生就难以理解。像这样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的生物学教学内容还有很多,如7年级的“肺运动与大气压”,8年级的“遗传规律与概率问题”,高一年级的“有机物大分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等问题。要很好解决生物学教学中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就需要我们中学生物教师阅读相关学科理论书籍,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像薛定谔一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较快的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理,方便生物教学的开展。

对其他学科书籍理论的阅读,不仅仅能方便教学中解决交叉知识的问题,还能激发我们对一些生物学问题产生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教学方法。薛定谔能将生物学中的“基因突变”与物理学中的“量子跃迁”联系起来;将“等位基因”与“同分异构体”联系起来;并提出生命科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如果没有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相关的理论书籍,怎么会产生这么神奇的关联,怎么会产生生命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由于中考的导向,大多数初中生不太重视生物学的学习,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得花大力气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要足够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想到8年级学生“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课时,有生物学教师奇妙的通过与青蛙有关的古诗和名画引入,并辅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在介绍古诗、欣赏名画的过程中,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让生物课堂不仅仅是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还有文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的熏陶,整节课学生也都陶醉其中。这就需要我们除了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还要多阅读其他学科领域的书籍,来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教师能广泛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言传身教,也会影响到所带的学生,改善其学习方法,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一个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的智慧型教师。

二、坚定信念,踏实前行

薛定谔在本书最后一章探讨关于“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这个问题时,说道“当时的物理学尚不足以说明生命活动的特点,这不是说物理学在生命领域已经失效,而是在生命领域存在尚未被发现的物理学定律,正如在微观领域有不同于宏观领域的量子理论一样。”算是给物理学家们坚定了信念,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才有了后来众多的物理学家投身研究分子生物学,才有了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发现,足见薛定谔对物理学研究理想信念之坚定。

这让我想到了教师的教书育人,也要有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要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才会内驱自己多读书来增长自己的学识,才会积极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近年来,为了能更好的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生物课堂中来,我积极学习利用希沃白板中特有的授课功能制作新课件,将知识的学习和检测游戏化,使得多媒体的使用更具有交互性,更有效的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使得我更加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学习的指导方向。

总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理想,多读书,勤思考,争做新时代需要的好老师。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读书心得

英语组 王宝花

寒假期间,我们教研组长雷老师推荐了《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一书,这本书在2018年1月出了第一版,紧跟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而发行,它的出版为一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新版课标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我在《中小学外语教学》这份期刊上经常看到有作者引用该书的观点。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读后体会。

一、助力于深入理解英语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深度学习。

以前我总觉得课标中的理念很抽象,在指导具体教学方面缺了点什么,书中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让我明白了缺失的是对文本的深度剖析和对思维的深度培养。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呢?书中提到“学生可以探究英语语言结构特点、行文结构与思维特点,也可以进行文化意识与本质探究以及主题文化对比研究等等。”此外,在本书的第五章,王蔷老师用两个具体的阅读教学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在阅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这为我打开了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新思路。读完这两个案例之后,反思我之前上这两节课的时候,估计自己上了一堂假课,当时的我文本解读层次不够深入;教学环节没有实现教、学、评三者的统一;板书设计没有按照活动展开;对文本的育人价值没有充分的挖掘等。这两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也时刻提醒我今后上课一定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评测的角度也要围绕活动和目标进行。这学期,我在设计必修三第二单元的阅读时,就从what视角解读文本的主要内容,从why视角介绍为何王鹏会从沮丧到好奇最后到充满希望,然后从how视角解读为何作者用记叙文的形式告诉我们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这三个角度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一步步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度阅读,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

二、助力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从育人的途径上,该书提出“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途径需要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只有学生自己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去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才能真正提高素养。”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还要考虑基于学生和基于学习的教学方式。只有把课堂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使用语言、修正语言、反思语言才能最终达到课程育人的总目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还给他们,这点和我在寒假读的另一本书《教学设计能力实训》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利用板书将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设定和单元主题语境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多开口用英语。结合必修三第二单元Using language的设计,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进行同伴讨论,学生能够很自如地用英语把三个问题讲得很清楚,最让我感动的是班上一个英语水平中等的学生,都能在充分的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流利地回答问题。课上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他腼腆地笑了,他在收获自己参与思维过程的成果,我也在收获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喜悦。这小小的行为,是我教学生活中的小确幸,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成了我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三、助力于缓解焦虑,为重返讲台增信心添砖加瓦。

最后,这本书治愈了我产后重返讲台的焦虑。在休产假期间,我离开讲台整整一个学期。需要重返职场的我感到忐忑不安,连续带了三年高三的我,能够转换角色,做好一个起始年级的老师吗?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梳理了这本书可以指导我教学的几个着力点,譬如:在词汇和语法学习中,注重中英文思维和文化的差异,把语言、思维和文化结合起来,会让单词讲解有趣、有料;在阅读教学中,用活动串联高认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在写作教学中,借助传统的板书进行思维的发散与聚合,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扫清一部分写作的障碍等等。

当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时不时地闪现着第五章的两个重要案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概念、基于六要素整合的并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些内容对我而言,不再是那么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可以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具体的教学行为。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让我再走上讲台时,多了一分从容和自信。学习永远在路上,希望自己,坚持阅读、反思和实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者:任丽琼 / 审核:董翼 / 摄影:各教研组